|
和若虛郎中贈行韻 / 作者:李東陽 |
赤日黃塵馬倦行,石橋山店有官程。
城頭路盡千峰隔,袖里詩來兩腋清。
蟬雜柳風秋漸遠,鶴翻松露夜還驚。
欲知小吏將詩意,記取柴門剝啄聲。
|
|
和若虛郎中贈行韻解釋: 詩詞:《和若虛郎中贈行韻》
赤日黃塵馬倦行,
石橋山店有官程。
城頭路盡千峰隔,
袖里詩來兩腋清。
蟬雜柳風秋漸遠,
鶴翻松露夜還驚。
欲知小吏將詩意,
記取柴門剝啄聲。
中文譯文:
驕陽炙熱,黃色塵土,馬兒疲憊地行進,
在石橋上,山間的客店迎接著官員的旅程。
城頭的道路消失在千峰之間,
我衣袖里的詩意如清風吹拂。
蟬聲與柳樹的風聲交織,秋意漸行漸遠,
鶴鳥掀起松樹上的露珠,夜晚再次驚醒。
欲知道這位小吏將詩意怎樣表達,
請記住柴門剝啄的聲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行旅為背景,描繪了一位小吏走過黃色的塵土大道,疲憊地行進。他在石橋上的山間客店休憩,迎接著官員的旅程。詩人通過描寫城頭的路盡在千峰之間,表達了旅途的艱險和孤寂。然而,盡管身處險阻,作者仍能在袖中感受到詩意的清新和自由。蟬聲與柳風交織在一起,帶來秋天的氣息,但隨著秋天的漸行漸遠,人們感受到季節的變遷和時光的流轉。鶴鳥掀起松樹上的露珠,夜晚的驚醒象征著詩人內心的觸動和震撼。最后兩句表達了這位小吏將詩意怎樣傳遞出來,那就是柴門剝啄的聲音,這是一種簡樸而樸實的表達方式,也是詩人對于生活中真實聲音的關注和記錄。
這首詩通過描繪旅途中的景物和情感,表達了對自由、詩意和自然的追求。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語言,使讀者感受到了旅途中的辛苦與美好,以及詩人內心深處的獨特感悟。整首詩表達了對自由靈魂的贊美,以及詩人對于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真實的美好事物的關注。同時,通過對聲音的描寫,使詩歌更加生動和有趣,增加了讀者的閱讀體驗。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意境,表達了對自由、詩意和自然的追求,以及對生活中真實美好的關注。它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感悟和對聲音的關注,給讀者帶來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