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朝遇雨道中即事 / 作者:李東陽 |
長安五月霖雨多,六月更急如翻河。
通宵到晚不得寐,茅屋欲破愁嵯峨。
攬衣當戶未能出,卻坐蓬窗聽疏密。
縱道君恩屢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
九衢燈火迷西東,輕蓑瘦馬隨疲童。
道傍行子顧且笑,謂予亦在泥涂中。
感渠相念不相識,問之不答還匆匆。
如聞身是營中卒,畚鍤欲赴朝天宮。
古來王事稱靡盬,予亦勤勞竟何補。
為渠慚愧久低回,雨急嚴城聽鳴鼓。
|
|
早朝遇雨道中即事解釋: 《早朝遇雨道中即事》是明代李東陽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安五月多雨,六月更是急如翻河。
通宵到晚無法入眠,茅屋憂愁縈繞。
穿好衣服卻無法出門,只能坐在破舊窗前傾聽雨聲的密度。
雖然君臣之間的恩寵常常將我放歸,但我仍然謹守樸素的生活,不敢忘記自己的身份。
街道上的燈火在西東兩邊迷離,我輕蓑下瘦馬隨著疲憊的童子行走。
路邊的行人回頭一笑,說我也像他們一樣陷入泥濘之中。
我感慨于彼此之間的思念卻不相識,詢問卻得不到回答,他們匆匆離去。
仿佛聽到自己是軍中士兵的傳聞,我拿起鐵鍬準備前去朝天宮。
古往今來,王事常常被稱為靡盬,我辛勤勞作,究竟有何補益?
對于這一點,我深感慚愧,久久低頭不言,雨勢急促,城中鼓聲此起彼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在雨中苦苦掙扎的官員的心境和生活狀態。詩人通過描寫長安五月多雨、六月雨勢更加猛烈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在這樣的天氣下無法入眠的痛苦。茅屋欲破、愁嵯峨的描寫,表現了主人公生活的艱辛和困頓。
詩中的主人公雖然受到君恩的寵愛,但他仍保持著樸素的生活方式,不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責任。他堅守著自己的端居之位,不敢忘記朝廷的規矩。同時,詩中也流露出主人公對于王朝政事的無奈和對自身勞碌辛苦所帶來的困惑和不滿。
詩中還描繪了城中的繁忙景象,街道上燈火迷離,疲憊的童子騎著瘦馬匆匆而過。主人公與行人相對而笑,彼此陷入泥濘之中,彼此之間雖然感念卻無法真正相識。這種情景表達了主人公在官場上的孤獨和無奈。
整首詩以雨為背景,通過描繪主人公的生活狀態和內心的矛盾,表達了對于官場、政事的思考和困惑,以及對于自身努力的反思與憂慮。整體氛圍沉郁而憂傷,展現了明代士人在官場生活中的苦悶與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