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滋渡望峽中 / 作者:劉禹錫 |
渡頭輕雨灑寒梅,云際溶溶雪水來。
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
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
十二碧峰何處所,永安宮外是荒臺。
|
|
松滋渡望峽中解釋:
《松滋渡望峽中》是唐代劉禹錫的作品。詩中描繪了渡口的景色和人們的離別情景,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傷之情。
詩詞中描繪了渡口的景色:渡頭輕雨灑寒梅,云際溶溶雪水來。雨灑著寒梅,形成了一幅朦朧的畫面。同時,雨水也使得山腳下的雪水不斷流淌,遠處的山脈似乎在云霧中消失。
接下來,詩詞描寫了詩人的離別情景:夢渚草長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詩人來到渡口,看到草木長滿了對岸的遙遠地方,但他并不能夠看清具體的景色,仿佛置身于夢境之中。他注視著渡口,思緒飄散,感嘆著對故土的離別。同時,他看到夷陵這片土地,土色呈黑色,似乎有著秦朝的灰燼。
詩中還描繪了巴人和蜀客的情景:巴人淚應猿聲落,蜀客船從鳥道回。巴人聽到猿猴的叫聲,淚水悄然落下,表達了對故土的依戀和離別的悲傷。蜀客乘船沿著鳥道離去,鳥也在空中翱翔,回歸故鄉。
最后,詩人問道十二碧峰何處所,永安宮外是荒臺。他不知道那十二座峰巒位于何處,他所在的地方是永安宮的外圍,荒蕪而孤寂,與他內心的離別情感相映成趣。
這首詩通過景色的描繪和離別情景的描述,表達詩人對故土的思念和對離別的傷感之情。詩意深遠,令人唏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