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亭寓目 / 作者:袁凱 |
百尺孤亭落照間,六朝遺跡草斑斑。
榮華有盡英雄去,江水無窮鷗鷺閑。
商女晚來猶自唱,行人春盡不知還。
故園遙在三江外,煙樹微茫獨倚闌。
|
|
治亭寓目解釋: 《治亭寓目》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百尺高的孤亭上,夕陽的余暉灑落其中,六朝的痕跡被草木所覆蓋。曾經輝煌的事物已經逐漸消逝,英雄們已經離去,江水依舊流淌,鷗鷺自在地閑逛。商人的女兒在晚上來到這里,依然唱著歌曲;行人在春天快要結束時,卻不知道何時歸來。故鄉遙遠,位于三江之外,煙霧籠罩的樹木微弱地倚靠在亭闌上。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座孤亭、六朝的遺跡、江水和鷗鷺的景象,表達了歲月更迭、興衰消長的主題。曾經的榮華已經逝去,英雄們已經離去,而大自然的景象卻依舊存在,商人的女兒和行人仍然在這里活動。故鄉雖然遙遠,但依然對詩人產生著吸引力。
賞析:
這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描繪孤亭、草木、江水、鷗鷺等元素,展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孤亭高聳于天空,夕陽的余暉使得整個景色顯得寂寥而壯美。六朝的遺跡已經被時間深埋,草木漸漸覆蓋了過去的輝煌。詩人通過對興衰的描繪,表達了一種對過去的懷念和對人事更迭的感慨。
詩人還通過描繪江水和鷗鷺的自由閑逛,表達了大自然的恒久存在與人事的短暫。江水流淌不息,鷗鷺自在地徜徉其中,與人類的興衰無關。商人的女兒仍然在孤亭中自唱,行人卻不知道何時會回來,這揭示了人們對歸家的盼望與迷茫。
最后,詩人提到了故園的遙遠,位于三江之外,煙樹微茫,孤亭的云煙籠罩著樹木的輪廓。這種遙遠的景象給詩人帶來一種孤獨的感覺,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展示了歲月的流轉、興衰的變遷和人事的不定。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類活動的描繪,詩人寄托了對過去的懷念、對歸家的期盼以及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