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樂天見寄 / 作者:劉禹錫 |
元君后輩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
華屋坐來能幾日,夜臺歸去便千秋。
背時猶自居三品,得老終須卜一丘。
若使吾徒還早達,亦應簫鼓入松楸。
|
|
酬樂天見寄解釋:
詩詞:《酬樂天見寄》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元君后輩先零落,
崔相同年不少留。
華屋坐來能幾日,
夜臺歸去便千秋。
背時猶自居三品,
得老終須卜一丘。
若使吾徒還早達,
亦應簫鼓入松楸。
中文譯文:
元君后輩先逐漸消失,
崔相與我同年的不少留下。
在華麗的屋宅里坐著,能堅持幾天,
夜晚的臺階歸去后便過了千秋。
時光流轉,我仍居于三品的官職,
老來之時必須依靠一片土地來安度。
如果我的學生們能早日成功,
也應當讓簫鼓的聲音進入松柏之中。
詩意: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樂天(楊炯)的回信。樂天是劉禹錫的老友,他們同為唐代文人。詩中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友誼的珍視。作者提到了元君和崔相,指的是他們同齡的朋友,元君已經逐漸消失,而崔相仍在世間留存。華屋代表的是世俗的富貴和享受,夜臺則象征了逝去的歲月。詩人意識到時間的流逝,明白自己的官位和地位終將荏苒,而真正重要的是留下一片安身之地。最后,他希望自己的學生們能早日有所成就,讓音樂的聲音傳入松柏之間,寄托了對后人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友情的思考。作者通過元君和崔相的對比,描繪了人事如夢、時光荏苒的主題。華屋和夜臺的對比,則體現了人生中的榮華富貴與歲月的流逝。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后人的期望,希望他們能有所成就,并將音樂的美妙傳承下去。
整首詩以簡短的詞句表達了深刻的哲理,情感真摯而含蓄。通過對時光流逝和友情變遷的思考,詩人呈現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暫,以及對留下價值與傳承的渴望。這首詩也是劉禹錫對友誼的贊美和對后人的期望,展現了他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