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國子崔博士立之見寄 / 作者:劉禹錫 |
健筆高科早絕倫,后來無不揖芳塵。
遍看今日乘軒客,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執經瞻講坐,郎官共食接華茵。
煩君遠寄相思曲,慰問天南一逐臣。
|
|
酬國子崔博士立之見寄解釋:
《酬國子崔博士立之見寄》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健筆高科早絕倫,
后來無不揖芳塵。
遍看今日乘軒客,
多是昔年呈卷人。
胄子執經瞻講坐,
郎官共食接華茵。
煩君遠寄相思曲,
慰問天南一逐臣。
譯文:
才華出眾的崔博士,
早已在文學界聲名顯赫。
如今看到乘軒而來的客人們,
大多是曾經向我呈卷的人。
身著官服的學生們手執經書,
虔誠地坐在講壇上。
郎官們共同享用宴席,
在華茵上親近交誼。
我托你遠道傳達相思之情,
問候那位南方的追隨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以詩回復崔博士的來信。詩中劉禹錫以自己的角色為儒學教師,表達了對曾經向他學習的學生們的思念之情。他稱贊崔博士在文學才華方面的杰出表現,形容他的才華早已超越眾人,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他觀察到如今來到他身邊的客人大多是曾經向他呈卷的學生,這讓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接下來,劉禹錫描繪了學生們身著官服,手執經書,虔誠地坐在講壇上的場景,形象地展示了他們的學識和修養。他們在華茵上共同享用宴席,象征著他們之間的友情和交往。最后,劉禹錫向崔博士表達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并委托他將這份思念傳達給南方的一位追隨者,以此表達對他們的問候和慰問。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學術交流和師生情誼,展示了劉禹錫對學生們的關心和關注。詩人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表達了對學生們的贊美和思念之情,同時也傳遞了詩人作為教師的責任感和師道情懷。這首詩詞既表達了作者對學術成就的欣賞,又展示了師生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和教育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