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刺史 / 作者:楊維楨 |
冒天海國皆王土,萬里明珠貢天府。
一從官守失仁人,牛馬驅除化豺虎。
蠻衣有習黃巾帽,蠻旗無字題王號。
九重天子矜蠻情,黃敕加官非賞盜。
君不見溪蠻改過歸大唐,世授刺史以為常。
於乎,坐令白雉修職貢,可是于今無越裳。
|
|
唐刺史解釋: 《唐刺史》是元代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冒天海國皆王土,
萬里明珠貢天府。
一從官守失仁人,
牛馬驅除化豺虎。
蠻衣有習黃巾帽,
蠻旗無字題王號。
九重天子矜蠻情,
黃敕加官非賞盜。
君不見溪蠻改過歸大唐,
世授刺史以為常。
於乎,坐令白雉修職貢,
可是于今無越裳。
詩意:
《唐刺史》描繪了一個有關刺史的故事,通過對刺史的描述,反映了元代社會的一些現象和問題。詩中,冒天海國即指邊疆之地,被視為國家的領土;萬里明珠指邊疆的貢品,象征著邊疆的富饒與重要性。然而,由于官員的失德,仁人被排斥,導致了牛馬被驅趕,豺虎橫行。蠻衣習俗彌漫,黃巾帽成為常見的服飾,蠻旗上沒有題寫國王的字號。九重天子對蠻夷的情感有所歧視,卻不辨賞罰,甚至濫加官職于賊寇之上。然而,詩人提到了唐朝時期一個溪蠻的歸順與改過,成為刺史是常態。最后,詩人感嘆于現今已無人能像唐朝那樣以白雉(一種珍貴的鳥)為職貢,展現了對時代滄桑的思考和對傳統價值的懷念。
賞析:
《唐刺史》通過具體的描寫和隱喻的手法,表達了對元代社會現象的批判和對唐朝時期的懷念。詩中所描述的官員失德、仁人被排斥、蠻夷習俗盛行等問題,展現了元代社會的黑暗面和腐敗現象。與此同時,詩人通過提及唐朝時期的溪蠻改過歸順,暗示了唐朝社會的治理能力和傳統價值觀的優越性。整首詩以對比的手法,體現了詩人對元代社會的失望和對唐代社會的向往。
此詩對于我們理解元代社會風貌和文人的心態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它通過抒發對社會現象的關切和對歷史的回憶,呈現了詩人對于時代變遷的思考和對傳統價值的思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