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羲仲以吳之柳枝詞答為賦詩 / 作者:楊維楨 |
吳中《柳枝》傷春瘦,湖中《竹枝》湘水愁。
說與錢塘蘇小小,《柳枝》愁是《竹枝》愁?
|
|
羲仲以吳之柳枝詞答為賦詩解釋: 《羲仲以吳之柳枝詞答為賦詩》是元代詩人楊維楨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對吳中《柳枝》和湖中《竹枝》的比較,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傷感和憂愁。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吳中的《柳枝》傷了春天的瘦弱,
湖中的《竹枝》憂傷了湘水的心緒。
告訴蘇小小,吳中的《柳枝》愁與湖中的《竹枝》愁有何不同?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對春天的傷感和憂愁之情。通過對吳中的《柳枝》和湖中的《竹枝》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兩種不同地方、不同植物所帶來的憂愁的思考和疑問。作者將這種憂愁的情感傳達給了蘇小小,并期待能夠得到她的回答。
賞析:
這首詩詞以對比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愁情感。吳中的《柳枝》和湖中的《竹枝》分別代表了兩個不同的地方和植物,但它們都承載著作者對春天的傷感和憂愁之情。通過將這兩種傷感相比較,作者對蘇小小發問:“吳中的《柳枝》愁與湖中的《竹枝》愁有何不同?”這句話既是對蘇小小的詢問,也是作者對自己內心憂愁情感的思考和追問。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憂愁之情的探索。通過對吳中與湖中、柳枝與竹枝的對比,作者揭示了人們對于同一事物的體驗和感受可能因環境和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這種對比和思考使得詩詞的意境更加豐富和深遠,引發讀者對于人生、情感和環境的思考和共鳴。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傳達了作者內心對春天傷感和憂愁的情感,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同時,這首詩詞也展示了詩人楊維楨在元代詩歌中的才華和獨特的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