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情(二首) / 作者:楊維楨 |
惜春正是上春時,何處春情可賦詩?吳王臺下斗芳草,蘇
小門前歌《柳
|
|
春情(二首)解釋: 詩詞:《春情(二首)》
春天的情愫正盛于初春時節,何處才能賦詩表達春的情感呢?吳王臺下盛開的芳草爭奇斗艷,蘇小門前傳來《柳絲篇》的歌聲。
【譯文】
春情正是上春時,
何處春情可賦詩?
吳王臺下斗芳草,
蘇小門前歌《柳絲篇》。
【詩意】
這首詩是元代詩人楊維楨寫的《春情(二首)》。詩人以春天為背景,表達了對春天情愫的思索與贊美。
詩的第一句“春情正是上春時”,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情愫的珍惜之情。初春時節正是春情最盛的時候,但詩人卻感到難以找到適當的詞句來表達這種情感,因此提出了“何處春情可賦詩?”的疑問。
接下來的兩句“吳王臺下斗芳草,蘇小門前歌《柳絲篇》”,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突出了春天的美麗和活力。吳王臺下的芳草爭相開放,彼此競相綻放艷麗的花朵,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象。與此同時,蘇小門前傳來了《柳絲篇》的歌聲,歌頌著柳絲的柔美與婉轉。
整首詩以春情為主題,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象和聲音,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情感的追求和贊美。詩中的景物描寫細膩而生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與活力。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情的追求和無法言喻的美好感受。詩人通過對吳王臺下盛開的芳草和蘇小門前傳來的歌聲的描寫,展現了春天的繁榮和生機。
詩中的描寫手法簡練而巧妙,通過景物描寫與情感表達相結合,使詩意更加深入人心。讀者可以從詩中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情感的涌動,仿佛置身于春天的花海中。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情感的思索和贊美,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春天美好情愫的共鳴。讀者可以通過欣賞這首詩,感受春天的美妙與情感的豐富,進一步領略詩人對春情的獨特理解和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