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逃行 / 作者:貝瓊 |
北風破肉胡兵利,漢將驅人死胡地。
丈夫四出婦女號,長安十日城門閉。
夜入南山忍沖虎,尚勝迢迢隨捕虜。
城中有地盡蓬篙,城下何人種禾黍!
夜間董逃四面歌,卻思鄉土淚滂沱。
|
|
董逃行解釋: 《董逃行》是明代詩人貝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風撕裂肉體,胡兵利劍在邊境。漢族將領驅趕人們死于胡地。在城中,婦女四處哭號,長安城門關閉已有十日。夜間,董逃進入南山,勇敢地面對兇猛的虎豹,仍然能戰勝那些追捕他的胡虜。城中的土地已經荒蕪,城下有誰還種植莊稼!夜晚里,董逃在四面歌唱,卻思念著故鄉的土地,淚水涓涓滴落。
詩意:
《董逃行》描繪了明代時期北方邊境的悲慘景象。詩中通過北方的寒冷風雪、胡兵的威脅以及漢族將領的戰斗,展現了人們在戰亂中的困境和痛苦。詩人以董逃為主人公,表現了他勇敢面對危險的精神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質樸而有力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明代北方邊境的戰亂景象。北風撕裂肉體,形象地展示了北方的寒冷和殘酷。胡兵利劍在邊境,暗示著漢族人民面臨的威脅和危險。詩中提到的長安城門關閉已有十日,表現了戰亂使得人們無法返回故鄉的苦難和無奈。
董逃是一個英勇的形象,他在夜晚進入南山,面對兇猛的虎豹,仍然能夠戰勝追捕他的胡虜,體現了他的勇敢和堅韌。城中已經荒蕪,城下沒有人再種植莊稼,形容了戰爭帶來的破壞和人民生活的艱難。夜晚里,董逃在四面歌唱,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淚水滂沱,流露出對家園的深深眷戀。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戰亂中人們的苦難和對故鄉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向往。同時,詩中董逃的形象也體現了人性中的勇敢和堅韌,給人們帶來一絲希望和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