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 / 作者:貝瓊 |
不知春已過,一月雨聲中。
蒲短初侵水,花殘更受風。
病疑耽酒過,窮覺向詩工。
失喜聞鶯語,飛來草屋東。
|
|
寒食解釋: 《寒食》是明代詩人貝瓊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食時節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不知春已過,一月雨聲中。
蒲短初侵水,花殘更受風。
病疑耽酒過,窮覺向詩工。
失喜聞鶯語,飛來草屋東。
詩意:
這首詩以農歷三月初九的寒食節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領悟。詩人不知不覺中錯過了春天,只在一月雨聲的陪伴下才意識到春天已經過去了。蒲草短短的芽初次觸及水面,花兒已經凋謝殘敗,更加脆弱地受風吹拂。詩人在疾病中懷疑自己是否沉迷于酒色之中,而窮困的生活也使他覺得只有寫詩才能有所作為。然而,他失去了對鳥兒鳴唱的喜悅,只能聽到鶯鳥的聲音從東方的草屋飛來。
賞析:
《寒食》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內心感受,展現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思考。詩中的春天已經錯過,蒲草和花兒的形象象征著生命的脆弱和易逝。詩人身處疾病和貧困之中,通過寫詩來尋求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和寄托,表達了他對詩歌創作的執著和追求。然而,詩人失去了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只能聽到鶯鳥的聲音從草屋的東方飛來,暗示著他對生活中喜悅的渴望和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含蓄的語言,抒發了貝瓊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以及對詩歌創作和生活中喜悅的追求和失落。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內化于其中,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憂傷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