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壬子冬至日過來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 作者:貝瓊 |
擾擾知何事,人間即夢間。
試從千佛轉,能見幾人閑。
水落元通月,云行不礙山。
長歌和樵者,日暮枹薪還。
|
|
壬子冬至日過來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解釋: 《壬子冬至日過來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是明代貝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擾擾知何事,人間即夢間。
試從千佛轉,能見幾人閑。
水落元通月,云行不礙山。
長歌和樵者,日暮枹薪還。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冬至日過來青堂的景象,并表達了一種對世事浮躁和虛幻的感慨。詩人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與佛教思想相結合,表達了對世俗繁忙生活的疑問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冬至日過來青堂為背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佛教思想的運用,展示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
首句“擾擾知何事,人間即夢間。”表達了詩人對紛繁世事的疑問,暗示了人生的短暫和虛幻。詩人認為世間的忙碌和喧囂就如同夢一般,讓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接下來的兩句“試從千佛轉,能見幾人閑。”運用了佛教的觀念,意味著通過超脫紅塵、凈化心靈,才能看到真正的寧靜和人們內心的空閑。詩人試圖通過向佛教借力來尋找真理和心靈的平靜。
“水落元通月,云行不礙山。”這兩句表達了自然界的寧靜和自由。詩人以水、云、山為象征,描繪了大自然自由流動的景象,強調了與自然的融合與和諧。這也暗示了詩人希望能擺脫塵世的紛擾,追求自由和寧靜的心境。
最后兩句“長歌和樵者,日暮枹薪還。”通過描寫樵夫回家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樸素生活的向往。長歌和樵者的形象象征了自由、寧靜和快樂。詩人以此寄托了對簡單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反思。
整首詩以冬至日過來青堂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佛教思想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對世事浮躁和虛幻的感慨,以及對內心寧靜和自由的追求。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貝瓊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并傳達了一種超越塵世的理想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