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張翥 |
羨殺漁村無畔岸,茫茫楊柳蒹葭。
雨余秋漲沒汀沙。
驚鴻投別渚,浴鳥坐沉槎。
殘日籬頭閑曬網,垂髫來賣魚嚇。
得錢沽酒徑歸家。
一聲橫笛外,煙火隔蘆花。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羨殺漁村無畔岸》是元代詩人張翥創作的一首詞。以下是該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羨殺漁村無畔岸,
茫茫楊柳蒹葭。
雨余秋漲沒汀沙。
驚鴻投別渚,
浴鳥坐沉槎。
殘日籬頭閑曬網,
垂髫來賣魚嚇。
得錢沽酒徑歸家。
一聲橫笛外,
煙火隔蘆花。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詞通過描繪漁村的景象,展現了一種對自由、寧靜與純樸生活的羨慕之情。詞中的漁村沒有明確的界限,羨慕得讓人想要去殺死它,這是作者對漁村那種無拘無束、自由純粹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詩中的楊柳和蒹葭是常見的河岸植物,茫茫一片,給人以廣闊、遼遠的感覺。雨后秋水漲滿了汀沙,形容江水的寬廣和浩渺。
驚鴻投別渚,浴鳥坐沉槎,描繪了江湖的景象。驚鴻在別的渚灘上投宿,浴鳥則安坐在沉重的船上,這些都是自由自在的生物,與人類的繁瑣與束縛形成鮮明對比。
詞中還描繪了漁民的生活,他們在殘陽下在籬笆頭曬漁網,垂髫(指年幼的少年)來賣魚嚇唬人。這些畫面展示了漁村的寧靜和平靜的生活,與都市繁忙的生活形成對比。
最后一句詞,一聲橫笛外,煙火隔蘆花,表達了作者在遠離漁村的地方,能夠聽到橫笛聲,看到煙火,并且隔著蘆花,這里也暗示了作者與漁村之間的距離。
《臨江仙·羨殺漁村無畔岸》通過描繪漁村景象和生活瑣事,表達了對自由、寧靜與純樸生活的向往,并將之與繁忙的都市生活形成對比,展示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