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 作者:劉禹錫 |
吟君遺我百篇詩,使我獨坐形神馳。
玉琴清夜人不語,琪樹春朝風正吹。
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
世人方內欲相尋,行盡四維無處覓。
|
|
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解釋:
詩詞《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的中文譯文如下:
吟君遺我百篇詩,
使我獨坐形神馳。
玉琴清夜人不語,
琪樹春朝風正吹。
郢人斤斫無痕跡,
仙人衣裳棄刀尺。
世人方內欲相尋,
行盡四維無處覓。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劉禹錫收到百篇詩作的禮物后的感受和心情。詩中的“吟君”指的是將詩作送給自己的人,“吟”表示吟誦,這里用來表示收到贈詩。作者坐在獨自一人的地方,心神都沉浸在這些詩作之中。玉琴在夜晚清朗而靜謐,沒有他人的聲音和打擾,作者可以靜下心來享受這些詩作帶來的美妙感受。而春朝的時候,琪樹上的風正吹動,使得春意盎然,與詩作的意境相呼應。
詩中還提到了“郢人”和“仙人”。郢人是指在楚國的人,他們擅長雕琢出無痕跡的作品,這里用來比喻詩人寫作時猶如郢人一樣細膩而精巧。而仙人則棄置了世俗的刀尺和衣裳,表示詩人寫作時超脫凡塵,不受世俗拘束。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于詩作的追尋之旅。世人在四維之中行走,尋找詩作以求共賞,但卻尋覓不到。四維在這里指的是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可以理解為人們追求詩作的四個方面,即文字、音樂、繪畫和雕塑等。作者認為,無論怎樣走遍四方,都無法找到與這些詩作相媲美的作品。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于收到的百篇詩作的喜悅和沉思,同時也道出了詩人獨立創作的心境和對于詩藝追求的態度。通過對于質樸自然的景物的描繪,以及對于文人境界的比喻,詩詞傳遞了一種超脫世俗、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