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 / 作者:劉禹錫 |
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
色疑瓊樹倚,香似玉京來。
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
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
|
|
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解釋:
詩詞《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描寫了梔子花的美麗和花開花落的寓意。
《和令狐相公詠梔子花》中文譯文如下:
蜀國的花兒已經凋謝,越桃花現在則綻放了。
花的顏色像是美玉樹旁依偎,
花的香氣仿佛從玉京飄來。
我們一起欣賞這青春的時刻,
不必為別離的殘酷而擔憂。
佳人們如同正要詠嘆的花朵,
何必等待寒梅開放時刻。
這首詩以梔子花為主題,以描寫花朵的美麗和花開花落的寓意為主線,同時暗示了后人對于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欣賞。詩中首句“蜀國花已盡,越桃今已開”表達了蜀地的花兒已凋謝,而越地的桃花已經綻放的情景,通過描寫花朵的開放與凋謝,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事物的更迭。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梔子花的美麗,描繪了花的顏色如同美玉樹旁依偎,花的香氣仿佛從玉京飄來,給讀者帶來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最后兩句“且賞同心處,那憂別葉催。佳人如擬詠,何必待寒梅”通過寓言的方式,告誡人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時光,不必為離別而憂慮,因為人們就如同即將詠唱的花朵一樣,不必等待寒梅的開放時刻,每個時刻都可以欣賞美好。
整首詩情感流暢,描寫精細,通過自然界的生物花朵,將人們的情感和思想表現出來,給人以啟發和引導。通過對花朵的描寫,詩人借以隱喻人生的短暫和來世的長久,表達了一種珍惜當下和把握美好的態度,給人以深思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