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英臺(成都牡丹會) / 作者:丘崈 |
聚春工,開絕艷,天巧信無比。
舊日京華,應也只如此。
等閑一尺嬌紅,燕脂微點,宛然印、昭陽玉指。
最好是。
樂歲臺府官閑,風流剩歡意。
痛飲連宵,花也為人醉。
可堪銀燭燒殘,紅妝歸去,任春在、寶釵云髻。
|
|
祝英臺(成都牡丹會)解釋: 《祝英臺(成都牡丹會)》是宋代丘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聚春工,開絕艷,天巧信無比。
舊日京華,應也只如此。
等閑一尺嬌紅,燕脂微點,宛然印、昭陽玉指。
最好是。
樂歲臺府官閑,風流剩歡意。
痛飲連宵,花也為人醉。
可堪銀燭燒殘,紅妝歸去,任春在、寶釵云髻。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成都牡丹會的盛況和美景。詩人稱贊了這里聚集的春天之工,開放出絕美的花朵,使天地間的巧妙和美麗無與倫比。他認為,即使是古代的京華都應該只有這樣的景象。詩中描述了一尺嬌紅的牡丹,妝點著微微的燕脂,就像是昭陽玉指在上面印下的痕跡,非常美麗。詩人稱贊這是最好的景象。
詩詞賞析:
這首詩詞以其簡潔而精妙的描寫,展現了成都牡丹會的繁華盛景和嬌美花朵。詩人通過使用形容詞、比喻和意象,將牡丹的美麗表達得淋漓盡致。他用"聚春工"來形容花朵的集合,"開絕艷"表達了牡丹花的絕美和燦爛。詩人認為,即使是古代的京華也不可能有比這更美的景象,這顯示了他對成都牡丹會的贊美之情。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在牡丹會上的歡樂氛圍。詩人描述了樂歲臺府官閑的人們歡樂的情景,他們暢飲不斷,花朵也仿佛被他們的歡愉所陶醉。他形容銀燭燃盡時的景象,以及紅妝歸去的女子,春天仍然在繼續,美麗如寶釵上的云髻。
整首詩詞以其婉約而典雅的語言,描繪了成都牡丹會的盛況和美景,同時表達了詩人對其中美麗景象的贊美和歡樂氛圍的享受。通過對花朵和人物的描繪,詩人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畫面,使讀者仿佛置身于牡丹會的熱鬧和絢麗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