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撲蝴蝶(蜀中作) / 作者:丘崈 |
鳴鳩乳燕。
春在梨花院。
重門鎮掩。
沈沈簾不卷。
紗窗紅日三竿,睡鴨余香一線。
佳眠悄無人喚。
謾消遣。
行云無定,楚雨難憑夢魂斷。
清明漸近,天涯人正遠。
盡教閑了秋千,覷著海棠開遍。
難禁舊愁新怨。
|
|
撲蝴蝶(蜀中作)解釋: 《撲蝴蝶(蜀中作)》是宋代丘崈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鳴鳩哺育燕子,春天來到了梨花院。
厚重的門緊閉著,厚重的簾子不卷起。
紗窗透進紅日三竿,睡鴨的香氣彌漫一線。
美好的睡眠無人喚醒,只好自娛自樂。
流云漫游無定,楚國的雨無法依靠夢境。
清明節漸近,離家的人正遠去。
讓我盡情搖晃秋千,注視著海棠花盛開。
難以抑制舊時的憂愁和新生的怨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孤獨而內斂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在春天中的孤獨與無助。詩人描述了鳴鳩哺育燕子的景象,暗示著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延續。然而,詩人所處的梨花院中卻是一片寂靜,厚重的門緊閉,沉重的簾子不卷起,使得外界的喧囂與溫暖無法觸及。紗窗透進紅日的光線,睡鴨的香氣彌漫其中,詩人在這安靜的環境中沉沉入睡,享受著寧靜的時光,但卻無人喚醒他。詩人感到自己的存在被忽視和遺忘,他的內心充滿了無奈和失落。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流云的向往,希望像流云一樣自由自在地漫游。然而,楚國的雨卻無法依靠夢境中的流云,詩人感到無奈和困擾。清明節即將到來,離家的人正在遠去,這加深了詩人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選擇了盡情搖晃秋千,觀賞盛開的海棠花,試圖通過享受自然的美景來撫慰內心的苦悶。然而,舊時的憂愁和新生的怨恨仍然難以抑制,詩人的內心依然充滿了痛苦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清幽寂靜的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無助和憂傷。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突出了自己在季節變遷中的孤獨感和對生命的思考。同時,詩人通過對清明節和離別的描寫,加深了詩中的憂傷情緒。最后,詩人選擇了秋千和海棠花作為自我安慰的方式,但這種安慰卻并不能解決內心的困擾和痛苦。
整首詩詞以簡練而深沉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孤獨、無助和失落的感受,同時反映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這種反思和情感的表達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思想性,給人以啟迪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