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詠貧士七首 / 作者:吳芾 |
我愛徐孺子,高名滿江干。
眾人皆欲仕,乃獨恥為官。
曾不憚辛苦,負耒營一餐。
清節映千古,至今聞者寒。
洪井有祠宇,我嘗瞻其顏。
不覺愧汗下,竟歸長掩關。
|
|
和陶詠貧士七首解釋: 《和陶詠貧士七首》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貧困士人徐孺子的贊美和敬意,以及自己對官職的厭惡和追求清廉的態度。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愛徐孺子,高名滿江干。
眾人皆欲仕,乃獨恥為官。
曾不憚辛苦,負耒營一餐。
清節映千古,至今聞者寒。
洪井有祠宇,我嘗瞻其顏。
不覺愧汗下,竟歸長掩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贊美徐孺子和表達對官職的厭惡來展示作者的價值觀和態度。徐孺子被描繪為高名滿江干的人物,這里的"滿江干"可以理解為聲名遠播,廣為流傳。徐孺子德行高尚,深受人們的敬仰和喜愛。
然而,眾人都渴望擔任官職,而作者卻感到恥辱,對官職并不感興趣。他以徐孺子為榜樣,堅守清廉的原則,從不畏懼辛苦,甘愿背負耒(農具)去營造一頓簡單的飯食。作者認為這種清貧的生活態度和高尚的品德將流傳千古,至今依然令人感到敬佩和冷思。
在詩的最后兩句,作者提到了洪井中有徐孺子的祠宇,他曾經走過去,仰望著徐孺子的神像。作者感到愧疚和汗顏,最終選擇了歸隱山林,閉關離世。
整首詩通過贊美徐孺子的高尚品德和對清廉生活的追求,以及對官職的厭惡和自我反省,表達了作者追求道德高尚和遠離世俗的價值觀。它呼應了宋代士人的清流思潮,對當時社會風氣和官場腐敗表示不滿,強調了個體的精神追求和自我價值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