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詠貧士七首 / 作者:吳芾 |
光景如春花,身世似秋蓬。
淵明洞此理,養拙不求工。
上獨思四皓,下獨友兩龔。
出處呻或異,心跡亦略同。
安貧抱全節,雖窮亦如通。
九原儻可作,我欲以身從。
|
|
和陶詠貧士七首解釋: 《和陶詠貧士七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貧士的身世和境遇,表達了作者對貧困生活的認同和贊美。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光景如春花,身世似秋蓬。
譯文:美好的景色如同春天的花朵,而貧士的身世則像秋天的蒲公英。
詩意:開頭兩句以對比的方式描繪了詩中主題的兩個方面,春花代表著美好、繁榮,而秋蓬則象征著貧困、漂泊。通過這種對比,詩人展示了貧士的生活環境與外界的差距,同時也體現了貧士內心的堅韌和豁達。
賞析: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春花和秋蓬這兩個富有意象的形象,將貧士的境遇與自然景色進行對照。這種對比使得貧士的貧困形象更加鮮明,同時也凸顯了他們內心的堅韌和豁達。詩中還以“養拙不求工”表達了貧士不求名利、安于清貧的態度,以及“上獨思四皓,下獨友兩龔”揭示了貧士心中對古代賢人的崇敬和對友誼的珍視。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貧士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表達了作者對貧士的敬佩和認同。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貧士生活境遇的描繪和贊美,傳達了作者對貧困生活的肯定和對貧士堅韌精神的贊揚。詩中所表達的貧士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以及對友誼和古代賢人的向往,都具有普世的人文關懷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