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坐觀書 / 作者:廖行之 |
風露氣凄清,秋堂燈火夕。
開編對圣賢,窮理貫今昔。
豈無侯門裾,俛仰無顏色。
豈無終南路,矯詐虧名實。
萃耕渭釣人,樂道貴自得。
青紫與金珠,從渠儻來物。
|
|
夜坐觀書解釋: 《夜坐觀書》是宋代廖行之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靜謐的場景,表達了對古代圣賢思想的敬仰和對人生道理的追求。
詩意:
在風露清涼的夜晚,秋堂的燈火搖曳。作者把自己比作一位虔誠的學者,敞開心扉與古代圣賢對話,探究古今的道理。詩中抒發了對高門望族的無奈和對名利虛妄的嗤笑。作者認為真正的快樂在于耕耘田地、垂釣江河,追求道德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他將青紫和金珠作為名利之物,與自己的追求相對照,表達了對物質欲望的淡漠。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對自身境況的反思,呈現出一種深沉的思考和寂寥的心境。夜晚的清涼與秋堂的燈火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寧靜而富有意境的畫面。作者通過對圣賢的敬仰,表達了對古代智慧和道德的向往,并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批判。他以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與世俗名利進行對比,強調了人生追求真理和內心滿足的重要性。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對古代圣賢的贊頌和對個人境遇的反思,作者表達了對物質欲望的冷漠和對精神追求的重視。這首詩詞蘊含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思想內涵,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