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嬌(中秋) / 作者:史浩 |
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輪寒璧。
桂魄扶疏光照耀,塵界都成銀色。
萬象森羅,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
風高露重,井梧濕翠時滴。
誰信鶴發(fā)婆娑,鄮峰真隱,對影為三益。
虎繞龍蟠丹就后,一顆清輝的國。
不養(yǎng)銀蟾,不關玉兔,到處無虧蝕。
三千行滿,也能飛上璇極。
|
|
念奴嬌(中秋)解釋: 《念奴嬌(中秋)》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為史浩。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碧天似水,看常娥摩出,一輪寒璧。
在這碧藍的天空中,宛如水面一樣,我們仰望著常娥,她摩挲著一輪寒冷的玉璧。
桂魄扶疏光照耀,塵界都成銀色。
桂樹的枝葉稀疏,月光照耀著它們,塵世間的一切都變成了銀白色。
萬象森羅,羞明卷彩,黯淡唯今夕。
天地間萬物繁多,絢爛的色彩不再鮮明,只有在這個夜晚黯淡無光。
風高露重,井梧濕翠時滴。
風吹得很高,露水很重,井邊的梧桐樹濕漉漉的,水滴滴落。
誰信鶴發(fā)婆娑,鄮峰真隱,對影為三益。
有誰相信鶴發(fā)婆娑的傳說,鄮峰真人隱居在那里,對著自己的影子修煉,獲得了三種益處。
虎繞龍蟠丹就后,一顆清輝的國。
虎圍繞著龍盤踞,守護著那顆明亮的寶石,象征一個清朗輝煌的國家。
不養(yǎng)銀蟾,不關玉兔,到處無虧蝕。
不需要養(yǎng)育銀蟾(指月亮),也不必關心玉兔(指月中的兔子),到處都沒有缺損和瑕疵。
三千行滿,也能飛上璇極。
即使是三千行的詩篇也能飛上天空的極點(指達到極致)。
這首詩詞《念奴嬌(中秋)》以清秀的語言描繪了中秋夜的美景和意象。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中秋夜的美好祝愿和對國家繁榮昌盛的希望。詩中使用了一些寓意深遠的象征符號,如常娥、桂樹、鶴發(fā)婆娑等,給人以美好、神秘的感覺。整首詩詞以秋夜的寧靜和祥和為背景,展示了作者對中秋節(jié)的獨特感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