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妾薄命六首 / 作者:林景熙 |
陌上桑欲稀,室中蠶正饑。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誰。
結發為人婦,幾年守空幃。
婦義不移天,相邀何乃癡。
老姑倚門外,不待盈筐歸。
為妾謝使君,風化關庭闈。
|
|
妾薄命六首解釋: 《妾薄命六首》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陌上桑欲稀,室中蠶正饑。
在路旁的桑樹漸漸稀少,家中養的蠶正處于饑餓狀態。
妾心知采桑,安知使君誰。
我心里明白該去采摘桑葉,可是我又怎么知道我的丈夫是誰呢?
結發為人婦,幾年守空幃。
我嫁給了別人,成為了人家的妻子,多年來一直守著空空的帷幃。
婦義不移天,相邀何乃癡。
婦道不容許我隨意離去,那么為何還有人來邀請我呢,這是多么的愚蠢。
老姑倚門外,不待盈筐歸。
老姑依靠在門外,不等著我回來擔滿筐籃。
為妾謝使君,風化關庭闈。
請允許我向我的丈夫道謝,因為他的風度和仁慈傳遍了官府和宮廷。
這首詩詞反映了一個婦女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在這個詩中,婦女描述了她的命運和身份,她作為一個妻子的困境和束縛。她被嫁作他人妻子,一直守著空虛的帷幃,無法離開,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她對于自己的丈夫并不了解,不知道他是誰,但她卻被邀請離開,這種矛盾和無奈讓她感到困惑和癡愚。
詩中的桑樹和蠶絲是象征性的意象,代表了家庭和婦女的角色。桑樹的稀少和蠶的饑餓暗示了家庭的困境和婦女的苦悶。婦女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只能守著空幃,同時面臨著外界的誘惑和束縛。詩詞中的老姑倚門而立,不等著婦女歸來,也象征著社會對婦女的冷漠和忽視。
整首詩以一種哀怨和無奈的情緒貫穿始終,通過婦女的視角,展現了她們在封建社會中的困境和無法選擇的命運。林景熙通過這首詩詞揭示了婦女的內心世界,讓人們對封建社會中的婦女地位和命運產生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