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秦紀 / 作者:林景熙 |
瑯玕臺上晚云平,虎視眈眈隘八宏。
萬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覓草長生。
兆來鬼璧沙丘近,威動神鞭海石驚。
書外有書焚不盡,一編圯上漢功名。
|
|
讀秦紀解釋: 《讀秦紀》是宋代詩人林景熙的作品。該詩以秦紀為題材,通過描繪秦朝的壯麗景象,抒發了對功名、榮譽和歷史的思考和追求。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讀秦紀
瑯玕臺上晚云平,
虎視眈眈隘八宏。
萬里不知人半死,
三山空覓草長生。
兆來鬼璧沙丘近,
威動神鞭海石驚。
書外有書焚不盡,
一編圯上漢功名。
譯文:
站在瑯玕臺,晚云平靜,
注視著遼闊的八宏山巒。
萬里之遙,不知道人們是否半死,
三山之間,空尋覓著長生不老的草藥。
神秘的鬼璧即將降臨沙丘,
威力震動了海邊的石塊。
書籍之外還有更多的書籍,焚燒不盡,
其中記錄著漢代功勛的一卷編年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秦紀為背景,描繪了秦朝的壯麗景象,并通過對歷史的思考和追求表達了對功名、榮譽和永恒的渴望。
首先,詩中提到的瑯玕臺是一個象征著權勢和榮耀的地方。作者站在臺上,遠眺著晚云的平靜,似乎在暗示秦朝的繁榮和穩定。
接著,詩中出現了"虎視眈眈隘八宏"的描寫,表達了秦朝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虎視眈眈"意味著秦朝的統治者正懷揣著征服八宏的野心。
詩中的"萬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覓草長生"表達了對永生不死的渴望。秦朝統一后的人們或許不知道遠方的人是否已經死亡,而在三山之間卻空尋覓著能延長生命的奇草。這種對長生的向往,體現了人類對生命和永恒的追求。
然后,詩中出現了"兆來鬼璧沙丘近,威動神鞭海石驚"的描寫,表達了秦朝的強大和威嚴。"鬼璧"是一種神秘的寶石,即將來到沙丘之上,震動了海邊的石塊,彰顯了秦朝的威力。
最后,詩中提到"書外有書焚不盡,一編圯上漢功名",強調了歷史的重要性和功勛的傳承。盡管已經有很多史書記載了歷史,但其中仍然有更多的故事沒有被燒盡。"圯上漢功名"指的是記錄著漢朝功勛的編年史,它們被保存在編年史中,向后人傳承著漢朝的功名和歷史。
通過對秦紀的描繪和對歷史的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秦朝壯麗景象的贊美,以及對功名、榮譽和歷史的追求和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寫,通過對自然景觀、神秘寶石和歷史文獻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永恒、力量和傳承的渴望和向往。
整首詩以秦朝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運用隱喻、比喻等修辭手法,將秦朝的壯麗形象和歷史的價值展現得淋漓盡致。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敬仰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能體味到作者對文化傳統和歷史記載的重視。
這首詩以其獨特的意象和深邃的詩意,展示了林景熙作為一位宋代詩人的才華和對歷史的洞察力。通過韻味悠長的語言,給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間,引發讀者對歷史、人生和文化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