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臺州城外 / 作者:林景熙 |
荒驛丹丘路,秋高酒易醒。
霜增孤月白,江截亂峰青。
旅雁如曾識,哀猿不可聽。
到家追此夕,三十五郵亭。
|
|
宿臺州城外解釋: 《宿臺州城外》是宋代文人林景熙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臺州城外的荒驛中過夜的情景,以及他對秋高夜景的感慨和思念之情。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宿臺州城外
荒驛丹丘路,秋高酒易醒。
霜增孤月白,江截亂峰青。
旅雁如曾識,哀猿不可聽。
到家追此夕,三十五郵亭。
譯文:
在臺州城外的荒涼驛站,紅泥小山路,秋高氣爽飲酒易醒。
霜霧增添了孤月的潔白,江水截斷了蒼山的藍翠。
遷徙的雁兒仿佛曾經相識,悲哀的猿聲卻不堪傾聽。
回到家中追憶這個夜晚,三十五個郵亭的路途。
詩意和賞析:
《宿臺州城外》以夜晚的荒涼驛站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詩的開篇“荒驛丹丘路,秋高酒易醒”,通過荒涼的驛站和紅泥小山路的描繪,展現了孤寂的氛圍和深秋的高遠感。作者提到酒易醒,既可理解為夜深人靜,酒力容易消退,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在陌生的地方,心情不免有些緊張和敏感。
接著,“霜增孤月白,江截亂峰青”,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色,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霜霧增添了孤月的潔白,江水截斷了蒼山的青翠,形成了清冷而美麗的景色。這些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敏感和對美景的贊嘆。
接下來的兩句“旅雁如曾識,哀猿不可聽”,通過對遷徙的雁兒和悲哀的猿聲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離鄉之人的思念和對鄉音的渴望。旅雁歸來,給人以熟悉的感覺,而猿聲的悲哀則喚起了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最后一句“到家追此夕,三十五郵亭”,表達了作者對歸家之路的期待和渴望。三十五個郵亭象征著漫長的旅途,通過追憶這個夜晚,作者期盼著早日回到家中,結束旅途的漫長。
整首詩詞以夜晚的荒涼驛站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歸鄉思鄉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對美景的贊嘆以及對歸家的渴望。這首詩詞以獨特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宋代文人在離鄉漂泊中的情感體驗和對故土的眷戀之情,給讀者帶來了深厚的情感共鳴和思考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