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九鎖山·龍洞 / 作者:林景熙 |
云濕林腥隱右扉,不知何代有龍歸。
卻疑此洞地無底,下挾滄溟作雨飛。
|
|
游九鎖山·龍洞解釋: 《游九鎖山·龍洞》是宋代詩人林景熙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濕林腥隱右扉,
不知何代有龍歸。
卻疑此洞地無底,
下挾滄溟作雨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游九鎖山的景色,特別是描述了一座名為"龍洞"的洞穴。詩人看到洞口云霧彌漫,空氣中彌漫著一種淡淡的腥臭味,洞口被密林所遮掩,無法看清內部的情況。詩人不知道龍洞是從何時開始有了龍的歸宿。他對這個洞穴地底是否有盡頭感到懷疑,他想象著龍洞深處蘊藏著廣闊的海洋,龍在其中游動,形成巨大的風雨。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神秘而奇幻的景象。通過描寫洞口的云霧彌漫、腥臭味以及密林的遮掩,詩人營造了一種神秘而凄迷的氛圍。詩人對龍洞的想象和懷疑,使讀者感受到了他內心的疑惑和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詩中的"龍洞"象征著未知的世界和神秘的力量,它給人一種無邊無際的感覺。詩人將龍洞與廣闊的海洋聯系在一起,使詩詞中蘊含了浩渺宏大的意象。通過描繪洞中龍的活動,詩人展現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神秘之美。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的描繪為主線,通過對龍洞的想象和懷疑,表達了詩人對未知世界的思考和追求。同時,詩詞中蘊含著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神秘力量的向往,使讀者在閱讀時也產生了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感知和想象力,使讀者在閱讀中沉浸在神秘而奇幻的景象之中,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疑惑和對未知世界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