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侯彥周 / 作者:張栻 |
塞雁仍南去,殷勤問耒陽。
催科應獨拙,理發詎能長。
邑古弦歌地,年豐魚稻鄉。
婆娑還得不。
三徑未云荒。
|
|
寄侯彥周解釋: 《寄侯彥周》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栻。這首詩詞描繪了塞雁南飛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寄侯彥周
塞雁仍南去,殷勤問耒陽。
催科應獨拙,理發詎能長。
邑古弦歌地,年豐魚稻鄉。
婆娑還得不,三徑未云荒。
譯文:
北方的候鳥繼續向南飛去,心切地問候遠方的耒陽。
我催促著自己學習科舉,卻發現自己才能平庸,理發的時間也過得不長久。
耒陽是古老的弦歌之地,這里年年豐收,是魚米之鄉。
盡管有美好的景色,卻依然無法達到滿足,三條小徑依舊不見荒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塞雁南飛為開篇,借塞雁的遷徙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殷切地詢問耒陽,顯示出對友人的關心和牽掛。接著,詩人以自己催促學習科舉、理發時間不長為自嘲,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無能。
在描寫耒陽時,詩人稱之為"邑古弦歌地",形象地表現了耒陽古老而富有音樂氛圍的特點。耒陽作為一個年豐魚稻的鄉村,描繪了它的豐收景象,給人以富饒、安定的感覺。
最后兩句"婆娑還得不,三徑未云荒",表達了詩人對現狀的不滿,詩人期望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境遇。這里的"婆娑"可以指優美的舞蹈或者愉快的生活,詩人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愜意和滿足。"三徑未云荒"則是對當前狀況的批評,希望能夠改變困境,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對自身境遇的反思,以及對更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對塞雁和耒陽的描繪,詩人通過景象的對比,呈現出一種對遠方友人和更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時也流露出對現實狀況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