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 / 作者:張嵲 |
病起清羸廢酒卮,茶煙聊復颺輕颸。
卜居便作千年計,會見蟠桃著子時。
|
|
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解釋: 《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是宋代詩人張嵲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二月二十四日前往魏塘的情景。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病起清羸廢酒卮,
身體虛弱,不再飲酒。
茶煙聊復颺輕颸。
只能品味茶煙,輕輕吹拂。
卜居便作千年計,
我選擇在這里安居,有千年的打算。
會見蟠桃著子時。
等待著蟠桃成熟結子的時刻。
詩中的主題是詩人身體狀況的衰弱和對自然的品味。詩人在病中,無法再飲酒,取而代之的是品味清茶和吹拂茶煙,以此來滿足自己的感官需求。這種清淡的行為反映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對簡單事物的欣賞。
詩人選擇在魏塘安居,意味著他追求一種恬靜的生活。他稱這個地方為卜居,表示他希望能在這里安定下來,度過千年。這種選擇表明了詩人對自然環境的追求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期待蟠桃成熟結子的時刻。蟠桃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長壽和不朽,詩人希望能夠親眼目睹這一美好時刻的到來。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身體狀況、對自然的品味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通過對茶、煙和蟠桃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簡單事物的贊美,并傳達了對健康和長壽的渴望。這首詩以細膩的感受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詩人與自然之間的交融和內心的寧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