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 / 作者:張嵲 |
雨罷青枝猶裊裊,風余紫燕故翩翩。
垂簾竟日無余事,庭草雖長不用鞭。
|
|
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解釋: 《二月二十四日至魏塘七首》是宋代詩人張嵲的作品。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雨后的清晨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寧靜、宜人環境的向往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雨停了,青翠的枝條仍然婉約地垂下,
微風吹過,紫色的燕子仍然輕盈地飛舞。
我整日懶散地垂下簾子,無所事事,
庭院的草雖然長了,但不需要驅趕。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雨后的清晨景象。雨過天晴,枝葉上的水滴已經干盡,但青翠依舊,給人以一種清新、宜人的感覺。微風吹過,紫燕在空中翩翩起舞,展現了它們的輕盈和自由。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將這些景物描繪得栩栩如生。
詩的后兩句描述了詩人的生活狀態。他整日懶散地垂下簾子,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需要他忙碌。庭院的草雖然長了,但他并不需要動用鞭子去打理,暗示他過著閑適自在的生活。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寧靜、宜人環境的向往,以及對悠閑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一個宜人的場景,通過對細節的描繪和意象的運用,傳達了詩人對寧靜、自在生活的渴望。這首詩在表現主題和情感上相對輕松愉快,給讀者帶來一種心曠神怡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物我關系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