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順陽至均房道五首用陳符寶去非韻 / 作者:張嵲 |
我行均陽道,岡阜如鮮駝。
澗石既齒齒,寒山亦峨峨。
喬林木葉盡,仰見鶴鸛窠。
風景固不殊,舉目異山河。
我生雖尚壯,百慮紛已多。
只今且如此,后日當奈何。
細較平生中,憂樂恒相摩。
悲吟誰復聽,日暮越前坡。
|
|
自順陽至均房道五首用陳符寶去非韻解釋: 《自順陽至均房道五首用陳符寶去非韻》是宋代張嵲創作的詩詞作品。這首詩以行旅途中的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沿著均陽道行走,
山岡起伏如駱駝背。
澗中的石頭齒狀紛呈,
寒山高聳峻峭嵯峨。
高大的林木落盡葉,
仰望,可見鶴鸛筑巢。
風景千篇一律不變,
但舉目遠眺,山河異域。
我雖然還年輕壯健,
百種憂慮紛紛擾我心。
眼下的境遇如此,
將來的日子又將如何?
仔細回想我平生經歷,
憂愁和快樂常常摩擦。
悲傷的吟唱有誰傾聽,
夕陽下,我越過前方的山坡。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反思。詩中的均陽道山川壯麗,石頭嶙峋,山林凋零,鶴鸛巢穴,展示了壯麗的自然景觀。詩人表達了自己年輕而多憂慮的心態,思考著眼下的處境和未來的命運。他對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了回顧,感嘆了憂愁和快樂的交織,以及自己悲傷吟唱無人傾聽的孤寂。最后,詩人在夕陽下越過山坡,象征著他對未來的追尋和前行。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對景物描繪和自我表達的交融,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呈現了一種深邃而內斂的詩意。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對生活的矛盾與困惑,以及對未來的渴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