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順陽至均房道五首用陳符寶去非韻 / 作者:張嵲 |
行客日暮時,愁聞蕭條風。
云山當我前,適與清興同。
夕澗生白煙,蒸空自溟濛。
林壑豈不佳,陟降煩奴僮。
徑側有黃花,凄疏隱珍叢。
我欲採落英,恨無圣賢中。
徘徊戀幽意,欲住興來窮。
山深月正黑,投驛尚匆匆。
|
|
自順陽至均房道五首用陳符寶去非韻解釋: 《自順陽至均房道五首用陳符寶去非韻》是宋代張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客日暮時,愁聞蕭條風。
當行人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感到憂愁之際,聽到了凄涼的風聲。
云山當我前,適與清興同。
云山正面臨著我,與我的清心境界相得益彰。
夕澗生白煙,蒸空自溟濛。
夕陽下的山澗中升起了白色的煙霧,彌漫在空曠的山谷中。
林壑豈不佳,陟降煩奴僮。
山林和幽谷何嘗不美,但是攀登和下降卻讓我疲憊不堪。
徑側有黃花,凄疏隱珍叢。
小徑旁邊有著黃色的花朵,凄涼而稀疏,隱約地藏在花叢中。
我欲采落英,恨無圣賢中。
我想采集那凋謝的花瓣,卻遺憾地沒有圣賢的指引。
徘徊戀幽意,欲住興來窮。
我徘徊在幽深之中,留戀這幽靜的心境,但欲望又無法滿足。
山深月正黑,投驛尚匆匆。
山谷深處月色漆黑,匆忙地投宿于驛站。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行客在暮色中的心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憂愁與孤寂。詩中山水的描繪和自然景物的隱喻,展示了詩人對于清心境界的追求和對于自然之美的贊嘆。然而,詩人也意識到自己在現實世界中的無奈和困擾,感嘆沒有圣賢的指引和無法滿足內心的欲望。整首詩以淡定的語調展現了行客的思緒和感受,以及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自己處境的思索,給人以思索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