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箜篌引 / 作者:李賀 |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
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誠為愚。
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盤有魚,北里有賢兄,東鄰有小姑,隴畝油油黍與葫,瓦甒濁醪蟻浮浮。
黍可食,醪可飲,公乎公乎其奈居,被發奔流竟何如?賢兄小姑哭嗚嗚。
|
|
相和歌辭·箜篌引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公啊,公啊,拿著酒壺要去哪兒呢?
屈原沉入湘水,令人難忘,徐衍踏入海洋,實在是愚昧。
公啊,公啊,床上有菅箕,餐盤上有魚,
北邊住著賢達兄弟,東鄰有個小姑娘,
田地上麥黍飄香,瓦罐中渾濁的醪糟有螞蟻漂浮。
黍米可供食用,醪糟可作飲品,
公啊,公啊,但怎么過日子呢?
被頭慢慢擱淺,流浪無依,最后會怎么樣呢?
賢達兄弟和小姑娘為之哭泣啊,嗚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賀創作的,通過描繪生活中瑣碎的細節,表達了對自由奔放、不受拘束的向往之情。詩中通過提到酒壺、菅箕、魚、賢達兄弟和小姑娘等物品和人物,展示了一個自由、快樂、親近自然的生活場景。
詩中的“屈平”是屈原的別稱,他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著名的詩人,以其豪放的文風和悲壯的人生遭遇而聞名。而“徐衍”則是李賀所創造的虛構人物,他象征著一種追求自由卻愚昧無知的境界。
通過描繪黍米和醪糟的場景,詩人表達了即使生活貧困,但人們仍然有著食物可供享用和飲料可供消遣的慰藉。然而,詩人在最后表達了被困于現實生活的痛苦和無奈,賢達兄弟和小姑娘的哭泣則象征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無奈。
整首詩以自由、悲壯的情感為主線,通過描繪生活瑣事,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生活的痛苦和無奈。同時,作者通過虛構人物和屈原的對比,呈現了不同的人生選擇和命運走向。這首詩充滿了李賀特有的豪放和悲壯的風格,展示了他獨特的感慨和審美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