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春 / 作者:李賀 |
日暖自蕭條,花悲北郭騷。
榆穿萊子眼,柳斷舞兒腰。
上幕迎神燕,飛絲送百勞。
胡琴今日恨,急語向檀槽。
|
|
感春解釋:
《感春》是唐代李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日暖自蕭條,
花悲北郭騷。
榆穿萊子眼,
柳斷舞兒腰。
上幕迎神燕,
飛絲送百勞。
胡琴今日恨,
急語向檀槽。
詩意:
《感春》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對春天的感受。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溫暖的日光和萬物復蘇的喜悅,同時也透露出一絲凄涼和憂傷。花兒在北郭中悲嘆自己的短暫存在,柳枝輕盈地搖曳,舞者的腰肢卻因為柳枝的斷裂而失去了優雅的舞姿。作者進一步描繪了春天的繁忙景象,上幕迎接著飛燕的歸來,飛絲像是為百姓們送去祝福和安慰。然而,胡琴卻因為某種原因而產生了悲傷,作者急切地想要把自己的心意傾訴給檀槽(指音樂故事中的角色)。
賞析:
《感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復雜感受。詩詞中運用了獨特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詩情更加深入人心。通過花悲北郭騷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短暫存在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呈現出一種悲涼的氛圍。柳斷舞兒腰的形象則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破碎和失落,給人以一種無奈和痛楚的感覺。然而,詩中也有希望和祝福的元素,上幕迎神燕和飛絲送百勞,表現了春天帶來的喜悅和祝福,為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明亮的色彩。胡琴的恨與急語向檀槽的描寫則展示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迫切的渴望得到宣泄。整首詩以富有感情的語言和形象描寫,傳達了作者對春天變幻莫測的情感體驗,讓讀者產生共鳴并引發對生命、命運和人性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