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多樓子 / 作者:李賀 |
玉塞去金人,二萬四千里。
風吹沙作云,一時渡遼水。
天白水如練,甲絲雙串斷。
行行莫苦辛,城月猶殘半。
曉氣朔煙上,趢趗胡馬蹄。
行人臨水別,隔隴長東西。
|
|
摩多樓子解釋:
詩詞《摩多樓子》的中文譯文為:“玉塞去金人,二萬四千里。風吹沙變成云,一下子渡過遼水。白天水像練,戰馬韁繩頭斷。行軍不要辛苦,城樓上的月仍殘存一半。晨光中濃煙上午,胡馬行動匆匆。行人臨水分別,嶺上相隔千里。”
這首詩所表達的詩意是描述了一位玉塞的將士跋涉千里,征戰遼東的場景。詩中展示了遼闊的沙漠、浩渺的河流以及壯麗的風景,同時也表達了行軍的艱辛和分別的憂傷。詩人以細膩的描寫,將戰爭與歲月共鳴,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壯士的贊美。
這首詩給人留下了強烈的視覺印象,詩人以獨特的形象和意象描繪了北方草原的遼闊和荒涼,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詩中使用了“金人”、“遼水”、“胡馬”等詞語,增強了詩歌的歷史感和民族情懷。同時,詩人運用了豐富的細節描寫和自然景物的對比,烘托出行軍途中的困難和艱險。最后幾句詩以“行人臨水別”和“隔隴長東西”表達了分別之苦和斗爭的無窮延續,展示了人民的堅韌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整體來說,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詩人對戰爭和壯士的思考和贊美,同時表達了對草原美景的向往和對困難的挑戰。詩人以獨特的表達方式,既凸顯了戰爭的殘酷和磨難,也傳遞了對和平與團結的渴望。這首詩在唐代詩歌中具有獨特的意義和價值,是李賀詩歌創作中的代表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