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舌 / 作者:張舜民 |
學盡百禽語,終無自己聲。
深山喬木底,緘口過平生。
|
|
百舌解釋: 《百舌》是一首由宋代詩人張舜民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學盡百禽語,終無自己聲。
深山喬木底,緘口過平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深沉、自省的心境。詩人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觀察,盡管了解了許多鳥類的語言,但他卻無法發出自己的聲音。他在深山的喬木下度過了整個一生,默默無言。
賞析:
《百舌》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中的“學盡百禽語”意味著詩人對世界的觀察和學習,他可能是一個富有智慧和知識的人。然而,盡管他了解了眾多鳥類的語言,卻無法表達自己的聲音,這給他帶來了一種無聲的痛苦。
詩中的“深山喬木底”描繪了一個安靜而幽深的環境,詩人似乎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過著平凡的一生。他選擇了“緘口過平生”,意味著他一直保持沉默,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這可能是因為他感到自己的聲音微不足道,或者是因為他對社會的失望和對人際關系的疲倦。
整首詩透露出一種憂郁和思考的情緒,反映了詩人對自己處境的反思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它呈現了一種內斂的美感,引發讀者對生命的虛無和存在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一種深沉的心境,引發讀者對自我與世界的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