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箜篌引(又曰公無渡河) / 作者:李賀 |
公乎公乎,提壺將焉如。
屈平沉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誠為愚。
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盤有魚。
北里有賢兄,東鄰有小姑。
隴畝油油黍與葫,瓦甒濁醪蟻浮浮。
黍可食,醪可飲,公乎公乎其奈居。
被發奔流竟何如,賢兄小姑哭嗚嗚。
|
|
箜篌引(又曰公無渡河)解釋:
中文譯文:
公啊公啊,提著壺,你要去哪里呢?
屈原在湘水中沉淪,令人難以忘懷,徐衍因為入海而愚弄。
公啊公啊,床上有席子,盤里有魚。
北鄰居有賢良的兄弟,東鄰家有可愛的小姑娘。
隴地上一片綠油油的黍谷和葫蘆,瓦甒里面是渾濁的醪酒,螞蟻在水上飄浮。
黍谷可以做食物,醪酒可以喝,
公啊公啊,我怎么安居呢?
被發奔流終究如何?
賢良的兄弟和可愛的小姑娘啜泣不舍。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抒情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詩中充滿了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公乎公乎”形象地描繪了詩人提著壺款待客人的情景,暗示了詩人對友情和家庭的渴望。描繪了北鄰居的賢良兄弟和東鄰家的小姑娘,展現了詩人向往友情和愛情的心情。詩中描繪的黍谷和葫蘆等農田物產,以及簡樸的菅席和魚盤,反映了詩人對樸素生活的珍視和向往。最后的兩句寫到了詩人被流放的命運,以及賢良兄弟和可愛小姑娘的哀嘆,表達了詩人對失去家庭和親人的痛苦和無奈之情。整首詩以抒發內心情感為主,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生活細節,呈現了唐代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和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