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聲慢(梅) / 作者:趙佶 |
欺寒沖暖,占早爭春,江梅已破南枝。
向晚陰凝,偏宜映月臨池。
天然瑩肌秀骨,笑等閑、桃李芳菲。
勞夢想,似玉人羞懶,弄粉妝遲。
長記行歌聲斷,猶堪恨,無情塞管頻吹。
寄遠丁寧,折贈隴首相思。
前村夜來雪里,殢東君、須索饒伊。
爛漫也,算百花、猶自未知。
|
|
聲聲慢(梅)解釋: 《聲聲慢(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趙佶。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聲聲慢(梅)
欺寒沖暖,占早爭春,江梅已破南枝。
向晚陰凝,偏宜映月臨池。
天然瑩肌秀骨,笑等閑、桃李芳菲。
勞夢想,似玉人羞懶,弄粉妝遲。
長記行歌聲斷,猶堪恨,無情塞管頻吹。
寄遠丁寧,折贈隴首相思。
前村夜來雪里,殢東君、須索饒伊。
爛漫也,算百花、猶自未知。
譯文:
寒冷中欺寒,爭先迎接春天,江邊的梅花已經開放在南枝上。
傍晚時陰云凝結,適宜倒映月色,臨著池塘。
梅花自然擁有晶瑩的肌膚和秀美的骨骼,笑容隨意而來,像桃李芬芳一樣。
夢想的勞碌,宛如玉人害羞懶散,化妝時間拖延。
長時間記憶中的歌聲戛然而止,令人遺憾,冷酷的笛聲頻繁吹奏。
寄托遠方的丁寧,折下贈送給隴地的思念。
在前村夜晚的雪地里,東君殢和他的朋友必須用盡全力才能找到她。
花朵的爛漫,還有許多百花未曾知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梅花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梅花的贊美和思考。梅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花卉,象征著堅強、堅忍和不畏嚴寒的品質。詩中的梅花已經開放,欺過了嚴寒的冬天,爭先迎接春天的到來。作者通過描繪梅花的美麗和堅韌,表達了對生命力的贊美和對追求春天的渴望。
詩中描寫了梅花的特點,梅花的肌膚晶瑩剔透,骨骼秀美,笑容隨意而來,散發出桃李芬芳的香氣,展現了梅花的高雅和自然之美。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逝去美好的懷念。作者提到了行歌聲斷,表示曾經歡樂的時光已經結束,令人感到遺憾。無情的笛聲頻繁吹奏,似乎在催人珍惜當下,抓住美好的時光。
最后幾句中提到了寄托遠方的思念和在雪地里尋找東君的情景,暗示了作者對遠方親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情。最后一句表達了對花朵的爛漫和生命的多樣性的贊美,認為百花尚未開放的美好仍然存在。
整首詩詞通過對梅花的描繪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力和美好的追求。梅花作為早春的代表花卉,展現了頑強和堅韌的品質,同時又具有高雅和自然之美。作者借助梅花的形象,表達了對春天的期待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詩中還融入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使整首詩詞更加豐富而深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梅花的美麗和特點,并通過與人生和時光的對比,傳達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和意象的運用,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整體上,這首詩詞以梅花為線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