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驀山溪(游南山) / 作者:王以寧 |
雕弓繡帽。
戲馬秦淮道。
風入馬蹄輕,曾踏遍、淮堤芳草。
飛英點點,春事已闌珊,風雨橫,別離多,斷送英雄老。
功名終在,休惜芳尊倒。
談笑下燕云,看千里、風驅電掃。
男兒此事,莫待鬢絲棼,漢都護,萬年觴,玉殿春風早。
|
|
驀山溪(游南山)解釋: 《驀山溪(游南山)》
雕弓繡帽。
戲馬秦淮道。
風入馬蹄輕,
曾踏遍、淮堤芳草。
飛英點點,
春事已闌珊,
風雨橫,
別離多,
斷送英雄老。
功名終在,
休惜芳尊倒。
談笑下燕云,
看千里、風驅電掃。
男兒此事,
莫待鬢絲棼,
漢都護,
萬年觴,
玉殿春風早。
中文譯文:
雕弓繡帽。
嬉戲于秦淮道。
風輕輕地吹入馬蹄,
曾經踐踏過淮堤上的芳草。
點點飛花,
春天的事情已經結束,
風雨交加,
分別和離別屢次發生,
送走了年邁的英雄。
功名終將過去,
不必珍惜芳酒倒滿。
在歡笑中談論著燕云之事,
眺望千里,風驅電掃。
男兒應當勇往直前,
不要等到白發絲飄零,
像漢都的護衛一樣,
世世代代慶賀萬年之觴,
在玉殿中,春風早早吹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男子游歷南山的場景,并以此表達了對忠誠和英雄主義的贊頌。詩中通過描繪騎馬嬉戲于秦淮道的場景,展示了男子豪爽的氣概和自由奔放的精神。風輕輕地吹過馬蹄,表達了男子追求自由和冒險的心態。
詩中提到曾經踐踏過淮堤上的芳草,意味著男子曾經歷過春天的浪漫與激情,但如今已成為過去。風雨交加,別離和離別頻繁發生,暗示了英雄主義的辛酸和犧牲。年邁的英雄最終會離世,而功名也將過去,詩人告誡人們不要珍惜虛名和虛榮。
詩人以輕松幽默的口吻談論燕云之事,表達了對豪情壯志和英雄事跡的贊美。通過眺望千里,風驅電掃的景象,詩人激勵男子要勇往直前,不要等到年老時才后悔未能追求理想。漢都的護衛代表傳統和榮耀,而萬年之觴和玉殿春風早則象征著永恒和繁榮。
整首詩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男子的豪情壯志和英雄氣概,融入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價值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人生哲理,表達了對男子氣概的贊美和對人生真諦的思索。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男子應有的品質和追求的理想的思考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