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厭雨四首 / 作者:張耒 |
夜來雨聲倒百川,老農起坐不敢眠。
曰疑漲潦卷屋去,又恐涌水興床前。
旦視山川一泥濘,流沛千頃新秧田。
蝦蟆相呼動百千,不念兩股充庖煎。
|
|
厭雨四首解釋: 《厭雨四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來雨聲倒百川,
老農起坐不敢眠。
曰疑漲潦卷屋去,
又恐涌水興床前。
旦視山川一泥濘,
流沛千頃新秧田。
蝦蟆相呼動百千,
不念兩股充庖煎。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雨天給農民帶來的困擾和憂慮。詩人在夜晚聽到雨聲,感覺雨水倒灌百川,老農因此無法入眠。他擔心洪水會卷走房屋,也擔心涌水會淹沒床前。清晨,他看到山川泥濘不堪,水流湍急,但這也給千頃新種的田地帶來了豐沛的水源。詩中還描繪了蝦蟆相互呼喚的景象,但農民卻沒有時間顧及這些,因為他們正忙著煮飯。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雨天對農民生活的影響,展現了農民的辛勤勞作和對自然的敬畏。詩人運用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雨聲倒灌百川、漲潦卷屋、涌水興床等形象的描繪,表達了農民對洪水的擔憂和恐懼。同時,詩人也展示了農民對于水源的依賴和對豐收的期盼。最后,詩中的蝦蟆相呼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農民忙碌的場景,強調了他們對生活的專注和奉獻。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農民在雨天中的辛勤勞作和對自然的敬畏。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詩人成功地傳達了農民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體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農民的辛苦和對豐收的期盼。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農民的艱辛,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