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孫巨源經緯集 / 作者:張耒 |
等閑咳唾爛成文,奏牘三千世共珍。
不向人間調鼎鼐,卻歸天上作麒麟。
侍游曲水歡何在,敷奏延英跡已陳。
四輔當時曾避柱,熙寧天子屬詞臣。
|
|
讀孫巨源經緯集解釋: 《讀孫巨源經緯集》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耒。這首詩詞描述了讀孫巨源的經緯集時的情景和感受。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等閑咳唾爛成文,
奏牘三千世共珍。
不向人間調鼎鼐,
卻歸天上作麒麟。
侍游曲水歡何在,
敷奏延英跡已陳。
四輔當時曾避柱,
熙寧天子屬詞臣。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讀孫巨源的經緯集時的敬佩和贊嘆之情。詩的開頭,作者以平凡的言辭來形容自己的文字,意味著他覺得自己的文采平庸,不足以與孫巨源相比。接著,作者提到孫巨源的奏牘(即文書)被世人珍視,說明孫巨源的才華和作品在當時備受推崇。
然而,作者并不自視甚高,他認為自己無法與孫巨源相提并論,因為孫巨源的才華超凡,宛如天上的麒麟。這里的麒麟象征著非凡的才華和卓越的成就,與人間的凡俗相比,孫巨源的才華更加高超。
接下來,作者提到自己曾經游歷過曲水,但無法找到歡樂的感覺。這可能是在暗示作者在孫巨源的作品面前感到自愧不如,無法體會到同樣的喜悅和滿足。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提到自己曾經在熙寧時期的朝廷中任職,但他并沒有像其他文人一樣追逐功名利祿,而是專注于詩詞創作。這里的“四輔”指的是當時的宰相,而“避柱”則表示作者沒有追隨權貴,而是專注于自己的文學創作。同時,作者自稱為“詞臣”,表明他將自己視為一位以寫詩作詞為己任的臣子。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現了作者對孫巨源才華的敬佩和自己的自謙之情。通過對比自己與孫巨源的差距,作者表達了對才華卓越的贊嘆和對追求藝術的堅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