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蘇子瞻韓干馬圖詩 / 作者:張耒 |
我雖不見韓干馬,一讀公詩如見者。
韓生畫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為奇。
開元有臣善司牧,四十萬匹屯山谷。
養之罕用食之豐,力不曾施空長肉。
韓生圖像無乃然,我謂韓生巧未全,君不見昔時騏驥人未得,饑守鹽車惟有骨。
昂藏不受塵土侵,伯樂未來空佇立。
騏驥乏食肉常臞,韓生不寫瘦馬駒。
誰能為驥傳之圖,不如凡馬飽青芻。
|
|
讀蘇子瞻韓干馬圖詩解釋: 《讀蘇子瞻韓干馬圖詩》是宋代張耒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韓干馬圖的贊美和對韓干馬的藝術創作能力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雖不見韓干馬,一讀公詩如見者。
韓生畫馬常苦肥,肉中藏骨以為奇。
開元有臣善司牧,四十萬匹屯山谷。
養之罕用食之豐,力不曾施空長肉。
韓生圖像無乃然,我謂韓生巧未全,
君不見昔時騏驥人未得,饑守鹽車惟有骨。
昂藏不受塵土侵,伯樂未來空佇立。
騏驥乏食肉常臞,韓生不寫瘦馬駒。
誰能為驥傳之圖,不如凡馬飽青芻。
這首詩詞的詩意是,盡管作者沒有親眼見到韓干畫的馬圖,但通過閱讀韓干的詩作,作者仿佛能夠親眼目睹那些畫馬的場景。作者贊美韓干畫馬的技藝,稱他畫的馬常常肥壯,但在肥壯的外表下卻隱藏著骨骼的奇妙之處。作者提到了開元時期有一位善于管理牧場的臣子,他在山谷中飼養了四十萬匹馬,但這些馬很少用于食肉,力氣也沒有被浪費在無用的長肉上。作者認為韓干畫的馬圖并不完美,認為他的技藝還未達到巔峰。作者通過對比,提到了古代傳說中的騏驥,它們因為缺乏食物而瘦弱,但它們的形象卻被保存得很好,伯樂也一直在等待著它們的出現。作者認為韓干沒有畫出瘦馬駒的形象。最后,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誰能夠畫出騏驥的形象,而不如普通的馬吃得飽飽的。
這首詩詞通過對韓干畫馬的贊美和對騏驥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藝術創作的思考。作者認為藝術家應該追求真實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美,應該通過作品傳遞出內在的精神和意義。同時,作者也在思考藝術家的責任,提出了對于藝術家來說,創作應該是一種追求完美的過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