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擬古九首 / 作者:蘇軾 |
佛法行中原,儒者恥論茲。
功施冥冥中,亦何負當時。
此方舊雜染,渾渾無名緇。
治生守家世,坐使斯人疑。
未知酒肉非,能與生死辭。
熾哉吳閩間,佛事不可思。
生子多穎悟,德報豈吾欺。
時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誰為邑中豪,勤誦我此詩。
|
|
和陶擬古九首解釋:
《和陶擬古九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佛法行中原,儒者恥論茲。
在佛法的盛行之中,儒家學者感到羞愧難當。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佛教在當時的盛行和對傳統儒家學說的一種諷刺。佛教的教義強調修行和超脫塵世的追求,而儒家強調社會倫理和人際關系的正確處理。作者可能在詩中借用佛教和儒家的對立,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思考和看法。
功施冥冥中,亦何負當時。
偉大的功德在默默無聞之中,又怎能背離當下的責任。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功德行為應該默默無聞的態度,即不求功名利祿,但也不忽視眼前的責任和義務。作者對個人修行和社會責任的關系進行了思考和反思。
此方舊雜染,渾渾無名緇。
這個地方陳舊而繁雜,混濁而沒有名聲。
詩意:這兩句描繪了某個地方的狀況,可能是指社會或文化環境的沉淪和衰敗。作者對當時社會的困惑和無奈表達出來。
治生守家世,坐使斯人疑。
勤于治理生活,守護家族傳統,卻讓人產生懷疑。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堅守傳統價值觀和家族責任的努力,但又感到這種努力引起了他人的懷疑和疑慮。作者可能在反思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未知酒肉非,能與生死辭。
還不知道酒和肉是否有違背道義之處,能否脫離生死的輪回。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道德倫理的探討。作者在詩中質疑酒和肉是否與道義相背離,以及是否能夠超越生死的束縛。這種思考可能涉及到佛教的生死觀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熾哉吳閩間,佛事不可思。
熱鬧的吳閩之間,佛教的事物難以思量。
詩意:這兩句描述了吳閩地區佛教盛行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佛教事物的難以理解和思考。可能是對佛教教義和修行方式的一種反思。
生子多穎悟,德報豈吾欺。
生育出聰明有悟性的子孫,他們的德行報答不會辜負我。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子孫有良好教育和德行培養的期望。作者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夠理解并繼承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
時俾正法眼,一出照曜之。
時機將會讓正直的眼法照耀,一經展現將會輝映。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正義和真理的信念。作者相信在適當的時機下,正義和真理將會展現出來并產生輝煌的光芒。
誰為邑中豪,勤誦我此詩。
誰是城中的英雄人物,勤奮地吟誦我的這首詩。
詩意: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詩作的自信和希望能夠被有志之人所傳誦。作者希望自己的詩能夠引起他人的共鳴和贊賞。
這首詩詞《和陶擬古九首》反映了蘇軾對當時社會和自身處境的思考和反思。他借用佛教和儒家的對立,表達了對社會狀況的思考,對個人修行與社會責任的關系進行了思索,對道德倫理和人生意義進行了質疑。詩中還表達了對后代的期望和對正義真理的信仰。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矛盾、困惑和希望,展示了蘇軾深邃的思想和文化素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