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作者:蘇軾 |
官舍有叢竹,結根問囚廳。
下為人所徑,土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插棘護中庭。
遶砌忽墳裂,走鞭瘦伶竮。
我常攜枕簟,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臥聽窗風泠。
|
|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解釋: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官舍有叢竹,
結根問囚廳。
下為人所徑,
土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
插棘護中庭。
遶砌忽墳裂,
走鞭瘦伶竮。
我常攜枕簟,
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
臥聽窗風泠。
詩詞的意境描繪了一個官舍園中的景象。詩人注意到園中的叢竹,它們的根結在囚廳的墻下,表示囚犯被禁錮在囚廳之中,無法逃脫。土壤緊密而堅固,無法插入釘子。為了防止囚犯逃跑,吏卒們時刻保持警惕,插上荊棘來保護中庭。然而,圍繞著庭院的圍墻卻忽然開裂,從中冒出了墳墓,而風也從縫隙中吹過。
詩人常常攜帶枕簟來到這里,尋求涼爽和青蔭。夜幕降臨時,他卻無法離去,躺在床上傾聽窗外吹過的涼風。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官舍園中的景象,表達了一種禁錮和束縛的氛圍。囚犯被牢牢禁錮在囚廳之中,而即使是自然的力量也無法改變這種困境。詩人自身也感受到了這種束縛,他無法離去,只能在夜晚傾聽風聲,感受涼爽的一刻。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詩人的感受,傳遞了一種無奈和壓抑的情緒,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和對困境的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