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作者:蘇軾 |
自我來關(guān)輔,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虯。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
|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解釋:
《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我來關(guān)輔,南山得再游。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菖蒲人不識,生此亂石溝。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下有千歲根,蹙縮如蟠虯。
長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在園中游賞時的感受和思考。他離開官場,自己來到山中,重新游覽南山的美景。山中的景色非常迷人,草木蓬勃生長,散發(fā)著深邃幽雅的氣息。其中的菖蒲花,在這亂石溝中生長,卻被人們所不知道。山峰高聳,寒冷的霜雪使得苗葉無法抽芽生長。在這里生長的草木,根系復(fù)雜,蜿蜒如同蟠虯(指古代傳說中的巨蛇)。它們長期以來一直受到鬼神的守護,因為它們的德行薄弱,不敢擅自竊取自然的力量。
賞析:
蘇軾通過描繪自然景物,表達了對山中草木的贊美和思考。他離開了繁忙的世俗生活,來到山中游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寧靜。詩中的菖蒲花象征著一種被忽視的美,它在偏僻的石溝中默默生長,沒有被人們所了解和賞識。這種描寫可以引發(fā)人們對于被忽視的美好事物的思考,讓人們更加關(guān)注自然界中微小而珍貴的存在。
詩中的山峰高聳、寒冷的霜雪和曲折蜿蜒的草木根系,都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艱難和頑強。這與人的德行相對應(yīng),蘇軾通過將草木與鬼神進行對比,表達了草木的德行薄弱,不敢逾越規(guī)矩的意思。這種對德行的思考,引發(fā)了人們對于自身行為和品德的反思,提醒人們要自警自省,不敢妄為。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并借此思考了人與自然、人與德行之間的關(guān)系。這種思考在現(xiàn)代社會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