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費伯矩護印道中韻 / 作者:洪咨夔 |
合著絲絇侍建章,卻隨靴褲踏蒼涼。
燈前針線為誰好,鏡裹黛鉛如許忙。
野水無心鷗等伍,秋風(fēng)有味菊顏行。
到頭靈運終成佛,妙境須聞戒定香。
|
|
次費伯矩護印道中韻解釋: 《次費伯矩護印道中韻》是宋代洪咨夔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合著絲絇侍建章,
卻隨靴褲踏蒼涼。
燈前針線為誰好,
鏡裹黛鉛如許忙。
野水無心鷗等伍,
秋風(fēng)有味菊顏行。
到頭靈運終成佛,
妙境須聞戒定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修行者的生活場景和內(nèi)心感悟。詩中描述了修行者在寺廟中侍奉神明,卻常常被世俗的瑣事所牽絆。他在燈下縫補絲織品,但他不知道這樣做為誰好,他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他像鏡子中裹著的黛和鉛那樣忙碌,忙于修補外在的世界,而忽略了內(nèi)心的修行。野外的水面上的鷗鳥沒有心思,它們自由自在地飛翔,而秋風(fēng)吹拂菊花,菊花以它特有的姿態(tài)和美麗迎風(fēng)而行。最后,詩人表達了修行者通過修煉,最終能夠達到靈運成佛的境界,并強調(diào)了修行者需要聽聞戒律和修持香火的重要性。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修行者的生活狀態(tài)和內(nèi)心體驗。詩人通過對修行者和世俗瑣事的對比,展示了修行者內(nèi)心的紛擾和迷惑。修行者在修行的過程中,常常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擾,無法集中心思。鏡裹黛鉛的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修行者忙碌于外物修補的狀態(tài)。而詩中的自然景物,如野水和秋風(fēng),與修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修行者內(nèi)心的追求和自由的境界。最后兩句表達了修行者通過持戒和修持佛法,最終能夠達到佛果的境界,強調(diào)了修行者修持的重要性。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描繪了修行者的內(nèi)心掙扎和追求解脫的過程,表達了修行者對于修行的思考和警示。這種對內(nèi)心與外界的對比,以及對修行者境界的描繪,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意境和啟示,引發(fā)讀者對于人生追求和修行道路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