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及甫入峽雜詠·釣魚石翁 / 作者:洪咨夔 |
刀耕火種皆丘甲,背負腰纏盡算緡。
獨有石翁魚得計,至今疑是避秦人。
|
|
次及甫入峽雜詠·釣魚石翁解釋: 詩詞:《次及甫入峽雜詠·釣魚石翁》
朝代:宋代
作者:洪咨夔
刀耕火種皆丘甲,
背負腰纏盡算緡。
獨有石翁魚得計,
至今疑是避秦人。
中文譯文:
刀耕火種都是農民的日常勞作,
背負重擔,腰間系滿了緡索。
唯有石翁懂得釣魚的技巧,
至今人們仍懷疑他是為躲避秦朝而隱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普通農民與釣魚石翁的對比。農民們辛勤勞作,用刀耕田地,用火種耕作,他們的生活艱辛而平凡。然而,石翁卻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懂得釣魚的技巧,似乎有著超凡的智慧。人們對于石翁的身份和動機充滿了疑惑,認為他可能是為了躲避秦朝的統治而隱居。這首詩表達了對于智慧和與眾不同的人的景仰和贊嘆,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歷史和過去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比農民和石翁的生活來表達作者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刀耕火種皆丘甲"形象地描繪了農民的辛勤勞作,"背負腰纏盡算緡"則展示了他們負重勞作的辛苦。而石翁則以釣魚的技巧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他的智慧和與眾不同令人驚嘆。最后兩句"獨有石翁魚得計,至今疑是避秦人"則給整首詩帶來了一種神秘和歷史的色彩,使人們對于石翁的身份和目的產生了疑問和思考。整首詩意味深遠,用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智慧和個體的贊美,同時也引發了讀者對于歷史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