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雜詩十一首 / 作者:蘇軾 |
申、韓本自圣,陋古不復稽。
巨君縱獨欲,借經作巖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懷。
鑿齒井蛙耳,信謂天可彌。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離。
我如終不言,誰悟角與羈。
吾琴豈得已,昭氏有成虧
|
|
和陶雜詩十一首解釋: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申、韓兩家因為貪圖權位而失去了圣人的風范,尊大道之人,對法術鬼怪深信不疑以及現實世界的分裂和破碎,表達了作者對時世頹敗和個人情感的不滿和迷茫。
譯文:
申、韓本自圣,陋古不復稽。
巨君縱獨欲,借經作巖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懷。
鑿齒井蛙耳,信謂天可彌。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離。
我如終不言,誰悟角與羈。吾琴豈得已,昭氏有成虧?
賞析: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由七言絕句組成,語言簡練,句子通順,意境渲染深遠。
詩的前四句寫申、韓兩家本應當繼承先圣的道統,但卻被政治權力腐蝕,喪失了圣人的風范。巨君即指權貴,他們縱意妄為,借用圣賢之言為自己謀求利益。
接下來的兩句寫青衿子,即指儒生,珠璧人人懷指他們身懷珍貴的學問,但卻只能埋沒在塵世之中,無法得到世人的認可和尊重。
鑿齒井蛙耳這句描寫的是現實世界中對超自然現象的迷信,認為鑿齒之井可以長出蛙耳。這種愚昧的觀念讓人感嘆人們對迷信和神秘力量的依賴。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大道久被分裂和破碎的現狀,而這種分裂和破碎只會愈發加劇。表示了時代的頹敗和人們的無奈。
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自己在這種背離大道的現世中,無法言說自己的真實想法,也無法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吾琴豈得已指作者自己的才華和音樂天分無法發揮出來。昭氏有成虧指昭王以忠孝聞名的前任,卻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整首詩由具體描寫轉向了抒發個人情感,以諷刺和憂憤的口吻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政治現狀和社會風氣的不滿,展示了他對理想世界的向往和不甘心于現實的矛盾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