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郡公夜宴月下待瀛國公歸寓府 / 作者:汪元量 |
春事闌珊夢里休,他鄉相見淚空流。
柳搖楚館牽新恨,花落吳宮憶舊游。
渴想和羹梅已熟,饑思進飯麥初收。
瀛洲歸去瑯玕長,月朗風熏十二樓。
|
|
平原郡公夜宴月下待瀛國公歸寓府解釋: 《平原郡公夜宴月下待瀛國公歸寓府》是宋代汪元量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漸漸消逝,夢中的休息時光已過,
在異鄉相遇,淚水空空地流淌。
柳樹搖曳在楚館,喚起新的怨恨,
花兒落在吳宮,回憶起過去的游玩。
渴望著煮熟的羹湯,饑餓著迎來初收的麥子。
回到瀛洲的故鄉,瑯玕長久地等待著,
月亮明亮,風吹拂著十二樓。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夜晚的景象,詩人在月光下等待歸來的瀛國公。詩中展現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過去的懷念。他在異鄉相逢,淚水不由自主地流淌。柳樹搖曳的景象喚起了他的新怨恨,花兒的凋零則勾起了他對過去吳宮游玩的回憶。他渴望著熱騰騰的羹湯,饑餓地盼望著初收的麥子。最后,他回到了瀛洲的故鄉,瑯玕長久地等待著,月亮明亮,風吹拂著十二樓。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往事的懷念之情。詩人身處異鄉,與瀛國公在月下相會,感受到了離鄉的辛酸和相見的喜悅,淚水和新的怨恨交織在一起。柳樹搖曳和花兒的凋零成為了詩人懷念過去的觸發點,喚起了他對吳宮往事的回憶。詩中的渴望和饑餓,反映了詩人對故鄉的溫暖和美食的向往。最后,詩人回到了瀛洲故鄉,這個地方象征著他的家園和心靈的歸屬。月亮明亮,風吹拂著十二樓,給人以安寧和寧靜的感覺,也寄托了詩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描繪細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個人情感的抒發,展現了詩人對家園和往事的眷戀之情。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對比也使得詩詞更富有層次感和藝術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