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水 / 作者:汪元量 |
蘆葦蕭森古渡頭,征鞍卸卻上孤舟。
煙籠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
砧杵遠聞添客淚,鼓鼙才動起人愁。
當年擊筑悲歌處,一片寒光凝不流。
|
|
易水解釋: 《易水》是宋代汪元量的一首詩詞。這首詩通過描繪易水的景色和氛圍,表達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憂傷和無奈之情。
詩中首先描繪了易水河畔蘆葦叢生,風聲蕭森,古渡頭上,征鞍已經卸下,孤舟沉寂無人。這一景象暗示著戰爭的殘酷和歲月的滄桑,戰馬已經停歇,士兵已經離去,孤舟象征著孤獨和無助。
接著,詩人描繪了夜晚的景色。煙霧籠罩著古老的樹木,猿猴在黑夜中啼叫,明亮的月光照在平坦的沙灘上,雁群呼嘯著迎接秋天的到來。這一景象中透露出詩人對自然的關注和對季節變遷的感慨,也展現了歲月的流轉和變遷。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寫了遠處傳來的砧杵聲和鼓鼙聲。砧杵聲象征著家庭分離和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鼓鼙聲則代表著戰爭的動蕩和人們的憂愁。這些聲音勾起了詩人對過往歲月的回憶和悲傷,寒光凝不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凝重和無法釋懷的情感。
整首詩以易水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聲音,抒發了詩人對戰亂時期的憂傷和對人世間苦難的關懷。詩意深沉,意境凄美,通過對自然景色和聲音的細膩描摹,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思緒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