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磻溪石 / 作者:蘇軾 |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
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
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
|
磻溪石解釋:
《磻溪石》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
孔席未嘗暖。
安知渭上叟,
跪石留雙骭。
一朝嬰世故,
辛苦平多難。
亦欲就安眠,
旅人譏客懶。
中文譯文:
磻溪石上墨跡斑駁,孔席從未溫暖。
誰知道渭河邊的老人,跪在石頭上留下了雙膝印。
曾經(jīng)年少輕狂,經(jīng)歷了許多辛苦和困難。
如今也想安心休息,但旅人卻嘲笑我懶散。
詩意和賞析:
《磻溪石》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渭河邊看到的一塊石頭。石頭上布滿了墨跡,顯示了它曾經(jīng)被人跪坐過。蘇軾用這塊石頭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第一句“墨突不暇黔”,描述了石頭上的墨跡斑駁不堪,顯示了歷史的沉淀和歲月的痕跡。第二句“孔席未嘗暖”,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寂寞,沒有人曾在這塊石頭上坐過,也沒有溫暖的座位。
接下來,蘇軾談到了渭河邊的老人,他跪在石頭上,留下了雙膝的印記。這句“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揭示了歲月的無情,老人留下的痕跡成為了一種凝固的記憶。
接著,蘇軾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他形容自己“一朝嬰世故”,意味著自己經(jīng)歷了一些世事,變得成熟和沉穩(wěn)。他經(jīng)歷了許多辛苦和困難,但也希望能夠安心休息。然而,旅人卻嘲笑他懶散,這里旅人可能代表了社會上的評判和嘲笑之聲。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一塊石頭和作者自身的心境,表達了時光流轉(zhuǎn)和人生經(jīng)歷的主題。石頭上的墨跡和老人的膝印成為了時間的見證,而作者則借此反思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處境。整首詩詞情感深沉,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xiàn)了蘇軾對人生和時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