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 作者:蘇軾 |
舒子在汶上,閉門相對清。
鄭子向河朔,孤舟連夜行。
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
趙子寄書來,水調有余聲。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難合并。
回頭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嘗聞此宵月,萬里同陰晴。
天公自著意,此會那可輕。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
|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解釋:
《中秋月寄子由三首》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舒子在汶上,閉門相對清。
鄭子向河雒,孤舟連夜行。
頓子雖咫尺,兀如在牢扃。
趙子寄書來,水調有余聲。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難合并。
回頭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嘗聞此宵月,萬里同陰晴。
天公自著意,此會那可輕。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與朋友子由在中秋夜分隔兩地,通過月亮寄托思念之情。下面是對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與朋友子由在中秋夜分別在不同地方的情景。蘇軾在汶上,閉門獨自清靜,而子由則在河雒間,孤舟連夜行。雖然他們相隔不遠,卻像被重重囚牢所隔離,無法相見。蘇軾收到子由寄來的書信,仿佛能聽到水調的聲音傳來。四個朋友之間的心情相通,共同感受到這千里之外的明月。明月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變老,可良辰美景卻難以合并,回首時發現聚散如同漂浮的浮萍。聽說這個夜晚的月亮,遍及萬里,陰晴變幻相同。天地自然運行,這樣的相聚怎么會輕易發生呢?明年,他們將再次相聚,俯仰回顧現在和古往今來的情誼。
這首詩詞以中秋夜的月亮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友情的思念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他通過描繪自己與朋友的分隔和思念之情,以及明月的永恒和良辰的難以重逢,展示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和時間的無情流轉。詩中的月亮象征著友情的永恒和純潔,而四個朋友之間的心靈相通則彰顯了深厚的感情。整首詩詞抒發了蘇軾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時光流逝的深思,展示了他對人生和情感的領悟。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通過對月亮和友情的描繪,展示了蘇軾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它以簡潔的語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動讀者,使人們思考友情的珍貴和時光的流逝。
|
|